印度料理:揭開不只咖喱的神秘面紗、香料魔法與臺灣10家必訪餐廳指南

印度料理

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被印度料理徹底征服的瞬間。那是在臺北東區一條不起眼的小巷裡,推開一家老舊餐館的木門,撲鼻而來的不是單一香氣,而是一場香料交響樂——熱情的孜然、神秘的薑黃、沉穩的丁香,還有那若有似無、卻又勾人的阿魏。老闆看我這個生面孔一臉茫然,豪邁地端上一小碟金黃色的馬薩拉烤雞(Butter Chicken),濃鬱的番茄奶油醬汁裹著嫩到不行的雞肉,配著剛出爐的烤餅(Naan)… 天啊!那味道複雜又和諧,完全顛覆我對「咖哩」的刻板印象。從那天起,我就掉進了印度料理這個深不見底、卻又讓人甘之如飴的美味大坑,開啟了在臺灣四處尋找道地風味的旅程。想探索更多精彩的臺灣印度料理之旅?深入瞭解臺灣的印度料理資訊,保證讓你驚豔!

不只是「咖哩」:揭開印度料理的神秘面紗

很多人一聽到印度料理,腦袋裡就自動跳出「咖哩」兩個字。拜託,茲誤會可大了!這簡直就像把「中餐」簡化成「炒飯」一樣離譜。印度料理的宇宙浩瀚無垠,光是主要的菜系,就至少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四大派別:

  1. 北印度菜: 這是我在臺灣最容易找到的型別。擅長使用乳製品(優格、奶油、起司Paneer),醬汁濃鬱醇厚(想想那迷人的奶油雞!),還有不可或缺的各種烤餅(Naan, Roti)和香噴噴的印度香飯(Biryani)。坦都裡窯烤(Tandoori)更是招牌,炭火香氣無敵。
  2. 南印度菜: 風味更為強烈、直接!大量使用米飯、扁豆(Lentils)和發酵食物。椰子扮演重要角色,無論是磨成粉入菜還是榨成椰奶。酸酸的桑巴(Sambar)扁豆湯、各式多薩(Dosa)薄餅(像可麗餅但更脆更香)、還有用米漿蒸製的伊德利(Idli),都是經典。敢吃辣?南印的辣度絕對讓你印象深刻(汗)。
  3. 西印度菜(特別是古吉拉特邦、馬哈拉施特拉邦): 海鮮是重點(尤其靠近海岸),風味上甜、酸、鹹、辣常常非常巧妙地並存。瓦達帕夫(Vada Pav,馬鈴薯餡炸麵包夾堡)是街頭靈魂美食(可惜臺灣少見)。古吉拉特菜蔬食比例高,且常帶點微妙的甜味。
  4. 東印度菜(特別是孟加拉地區): 魚料理是王者!喜歡用芥末油(超嗆辣獨特)和罌粟籽(Posto)增添風味。孟加拉點心米斯提(Mishti Doi,甜優格)和各式糖漿甜球(Rosogolla, Gulab Jamun)甜到心坎裡。(臺灣能找到的東印菜相對少,需要花點心思挖寶!)

想快速抓住重點?看這裡:

印度菜系區域 主要特色食材 經典菜餚舉例 主食偏好 風味關鍵字
北印度 乳製品、奶油、番茄 奶油雞、坦都裡烤雞、印度香飯 烤餅 (Naan/Roti) 濃鬱、醇厚、炭烤香
南印度 米飯、扁豆、椰子、咖哩葉 多薩餅、桑巴湯、伊德利 米飯、米製點心 強烈、酸辣、發酵感
西印度 海鮮、花生、椰糖 瓦達帕夫 (街頭)、柯夫塔咖哩 薄餅、米飯 甜酸鹹辣交融、海島風
東印度 魚類、芥末籽油、罌粟籽 芥末魚咖哩、米斯提甜優格 米飯 魚鮮、獨特嗆辣、甜膩

靈魂所在:香料櫃裡的魔法師

要理解印度料理,絕對繞不開它那令人眼花撩亂的香料世界(Masala)。走進任何一家專賣店或厲害的印度香料廚房,撲鼻而來的香氣保證讓你神魂顛倒。這些香料不只是調味,更是藥食同源的智慧結晶。讓我分享幾個絕對要認識的「基礎咖」:

  • 薑黃粉 (Haldi): 那個鮮豔到不行的金黃色就是它!泥土芬芳帶點微苦,抗氧化力超強(阿嬤的智慧!),是咖哩粉的底色。炒飯加一點點,顏色立刻高階起來(但小心別沾衣服... 超難洗!)。
  • 孜然籽/粉 (Jeera): 北印菜靈魂!乾鍋煸過(叫Tadka)的孜然籽,香氣爆棚,帶點堅果味。粉狀則廣泛用於醃料和醬汁。沒孜然,很多印度菜就少了那味。
  • 香菜籽/粉 (Dhaniya): 別跟我們當配菜的香菜葉搞混喔!籽磨的粉香氣溫和、帶點柑橘調,是平衡辣味的能手,醬汁常靠它增加厚度。種子整粒用於醃肉也很棒。
  • 葛拉姆馬薩拉 (Garam Masala): 這可不是單一香料,而是「綜合香料粉之王」!每家每戶、每個廚房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,常見成員有肉桂、丁香、綠豆蔻、小茴香、胡椒等。通常最後撒上提香,熱氣一逼,那複雜溫暖的香氣直接昇華整道菜。好的Garam Masala,絕對是魔法粉。
  • 綠豆蔻 (Elaichi): 小小一顆,威力無窮!清新的花香柑橘調是它的標記。不只做甜點(像印度奶茶),磨粉加入鹹食咖哩,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高雅層次。咬破整顆豆莢?嗯...那濃鬱滋味會讓你永生難忘(也可能嚇一跳!有點像薄荷牙膏加強版?)。
  • 芥末籽 (Rai): 特別在東、南印菜常見。小小顆粒,熱油一爆,劈啪作響,瞬間散發強烈嗆辣香氣(類似中式嗆鍋),是很多蔬菜咖哩(如秋葵)的開場儀式。

最讓我著迷的,是印度人運用香料的「層次術」。不是一鍋亂燉,而是講究「Tadka」——用熱油或澄清奶油(Ghee)依序爆香不同香料(通常是乾的種籽類如芥末籽、孜然籽、葫蘆巴籽),再將這「香油」淋入燉煮好的豆子湯(Dal)或蔬菜裡,瞬間香氣爆炸!第一次在朋友家廚房看他做Tadka,熱油澆下去「滋~~~」的一聲伴隨香氣衝上來,那畫面那香味,比看魔術還震撼!

超實用!臺灣覓食指南:10家必訪印度料理餐廳

在臺灣打滾(吃)多年,從踩雷到挖寶經驗豐富。以下10家是我真心推薦,各有特色、道地風味的好店,幫你省下摸索時間!(資訊更新至我最近探訪時,出發前建議再確認一下喔)

1. 想想廚房 (Just in Indian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9巷17號
  • 營業時間: 午餐 11:30-14:30 (最後點餐14:00) / 晚餐 17:30-22:00 (最後點餐21:00) 週一公休!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480-$880,烤餅$120-$180,需加10%服務費。(中高價位,但值得!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窯烤章魚腳 (超級嫩,香料醃得入味,炭香十足)
    • 菠菜燉奶豆腐 (Palak Paneer - 北印經典綠咖哩,Paneer自製超綿密)
    • 羊肉印度香飯 (Biryani - 香料飯粒粒分明,羊肉軟爛不羈)
  • 個人評價: 主廚來自印度五星飯店,手法精緻,把傳統菜提升到fine dining等級,環境舒適。香料運用細膩平衡,口味較貼近臺灣人能接受的濃鬱但不死鹹。是我招待朋友體驗高品質印度料理的首選!缺點? 價格真的不便宜,荷包要夠深。但偶爾犒賞自己很OK。

2. 坦都印度小館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四段48巷1號 (延吉街附近巷子)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30-22:00 (每天都開,佛心!)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280-$450,烤餅$70-$120,套餐組合划算。(中等價位,CP值高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坦都裡烤雞腿 (經典必吃!醃得夠味,烤得表皮微焦內嫩多汁)
    • 奶油雞肉咖哩 (Butter Chicken - 溫潤香甜,配烤餅絕殺)
    • 蒜味烤餅 (Garlic Naan - 蒜香濃鬱,剛烤好外酥內軟有嚼勁)
  • 個人評價: 老字號人氣名店!家庭式溫馨氛圍,老闆印度人很親切。口味非常道地,香料下手夠重,香氣濃鬱奔放(怕香料者請斟酌)。生意超好,尖峰時間常客滿,建議訂位或避開用餐巔峰。份量實在,價格合理,是我想吃過癮、解饞的日常好選擇。小提醒: 空調有時不太強,夏天吃坦都裡爐烤... 會流汗!

3. 印渡風情 (師大店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浦城街13巷26號 (師大夜市巷弄內)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00-22:00 (週五週六到22:30)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300-$550,烤餅$80-$150。(中價位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喀什米爾咖哩羊肉 (帶點堅果香氣和微甜,羊肉處理得好)
    • 起司烤餅 (Cheese Naan - 趁熱拉絲超邪惡!)
    • 香料優格飲 (Lassi - 鹹甜都有,解辣解膩必備)
  • 個人評價: 師大商圈屹立不搖的老店。裝潢充滿印度風情(色彩繽紛,還有印度音樂)。選單選擇超級多,從北印到南印都有涉獵。口味調整過,接受度高,香料味足但不會過於刺激(適合初學者)。服務不錯。用餐時間人多,環境略顯嘈雜。是體驗印度氛圍和多元菜色的好地方。個人覺得: 部分菜色為了適應口味稍偏甜一點點,追求極致道地者可能覺得小調整。

4. 莎堤亞印度素食餐廳 (Satya Indian Vegetarian Restaurant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50巷5號 (靠近捷運南京三民站)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30-21:30 週日公休!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220-$380,烤餅$70-$100,飯類$120-$180。(經濟實惠!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南印綜合拼盤 (包含多薩Dosa、瓦達Vada、伊德利Idli,一次嘗遍南印經典)
    • 馬鈴薯花椰菜咖哩 (Aloo Gobi - 家常美味,香料平衡)
    • 椰子扁豆湯 (Sambar - 南印靈魂湯品,酸香開胃配飯配餅都讚)
  • 個人評價: 超棒的全素食印度料理!老闆是印度人(南印風味為主)。口味正宗,香料運用純熟,完全不會因為是素食就覺得單調。價格非常親民,份量也夠。多薩餅皮酥脆,內餡馬鈴薯香料炒得超香!是體驗南印蔬食魅力的絕佳選擇。店面不大,座位稍擠。強烈推薦給素食者和想嘗試不同印度風味的朋友!

5. 馬友友印度廚房 (天母店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西路13巷3號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30-21:30 (週末假日中間不休息)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350-$600,烤餅$90-$150。(中高價位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菠菜起司咖哩 (Saag Paneer - 比Palak Paneer更濃鬱,菠菜磨得更細)
    • 香料炒蘑菇 (超香!下酒或配餅都一流)
    • 印度街頭小吃拼盤 (Pani Puri, Bhel Puri等,趣味十足)
  • 個人評價: 天母地區知名印度餐廳,裝潢較現代舒適。菜色精緻度不錯,口味也滿道地。除了經典咖哩,也提供一些較少見的街頭小吃和創意料理。適閤家庭聚餐或約會。價格稍高,但用餐環境加分。個人觀察: 不同分店(如東區)水準可能略有差異。

6. 番紅花印度美饌 (Saffron Fine Indian Cuisine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52巷33號
  • 營業時間: 午餐 11:30-14:30 / 晚餐 18:00-22:00 週一公休!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550-$980,烤餅$180-$280,需加10%服務費。(高價位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帝王香料蟹肉咖哩 (豪華之選,香料與蟹肉鮮甜完美融合)
    • 窯烤無骨羊排 (Rack of Lamb - 肉質優,香料醃烤得宜)
    • 松露印度香飯 (傳統與創意的奢華結合)
  • 個人評價: 定位在頂級印度料理。主廚功力深厚,選材講究(很多進口香料和食材),擺盤精緻如藝術品。服務周到細膩。口味上,傳統根基穩固,但更講究平衡優雅與層次,不會過鹹過油。香料運用非常高段。是特殊節日慶祝、追求極致用餐體驗的選擇。老實說: 價格真的很高,偶一為之的享受。

7. 阿里巴巴的廚房 (Ali Babas Indian Kitchen)

  • 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合江街73巷10號
  • 營業時間: 11:00-14:30, 17:00-22:00 (週末下午不休息)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260-$420,烤餅$70-$120。(經濟實惠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印度羊肉咖哩 (Mutton Curry - 香料濃鬱,羊肉燉得軟爛入味)
    • 鷹嘴豆咖哩 (Chana Masala - 經典家常味,豆子綿密)
    • 原味烤餅 (Plain Naan - 簡單但麵香足,有嚼勁)
  • 個人評價: 家庭經營的溫馨小店,老闆是巴基斯坦人(風味跟北印相近)。價格非常親民,份量大,口味紮實道地,香料下手頗重(喜歡重口味會愛)。感覺就像在印度朋友家吃飯。環境簡單樸實。是學生族群和想吃飽吃爽的好夥伴。注意: 部分香料組合可能帶點巴基斯坦特色風味。

8. 塔哩印度料理 (Thali Indian Cuisine)

  • 地址: 臺中市西區中美街419巷10號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30-21:30 週二公休!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280-$500,烤餅$80-$150。(中價位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菠菜蘑菇咖哩 (綜合了Palak和蘑菇的鮮美)
    • 香料全麥烤餅 (Roti - 健康有嚼勁,麥香十足)
    • 塔哩套餐 (Thali - 一次享用多種咖哩、米飯、餅、甜點,超滿足!)
  • 個人評價: 臺中知名的優質印度料理選擇。環境舒適乾淨明亮。口味掌握得很好,香料豐富又不會過於侵略性,接受度高。塔哩套餐是招牌,適合選擇障礙或想一次嘗多種口味的人。服務態度友善。是臺中品嚐印度風味的安全好選擇。

9. 香料屋 (The Spice Shop Indian Restaurant)

  • 地址: 高雄市鼓山區明倫路72號
  • 營業時間: 11:00-14:30, 17:30-21:30 (週末下午不休息)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300-$480,烤餅$90-$140。(中價位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喀拉拉椰香魚咖哩 (Kerala Fish Curry - 南印風味,酸香帶椰奶滑順)
    • 辣味馬鈴薯薄餅 (Masala Dosa - 巨大酥脆,內餡香辣馬鈴薯)
    • 芒果優格飲 (Mango Lassi - 濃鬱香甜,解辣聖品)
  • 個人評價: 高雄老牌且頗受好評的印度餐廳。老闆印度人親自坐鎮。口味非常正宗,尤其南印菜色很到位(如多薩和喀拉拉咖哩)。香料味鮮明飽滿。價格合理,份量實在。是高雄想吃道地印度料理(尤其南印)的首選之一。感覺: 裝潢比較樸素簡單,著重在食物本質。

10. 南印風味小館 (Chennai Kitchen)

  • 地址: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51號 (清大夜市附近)
  • 營業時間: 11:30-14:30, 17:00-20:30 週一公休!
  • 價格區間: 主菜約$220-$380,多薩餅$180-$250。(經濟實惠)
  • 必點選單:
    • 洋蔥拉瓦多薩 (Onion Rava Dosa - 用粗麥粉製成,口感更酥脆)
    • 扁豆米煎餅 (Uttapam - 像厚實的鹹味鬆餅,上面鋪蔬菜)
    • 椰子酸辣醬 (Coconut Chutney - 南印沾醬靈魂,配多薩超搭)
  • 個人評價: 專注於道地南印度風味的小館(尤其清奈風格)。老闆夫婦是印度人,非常熱情。口味正宗,尤其各種多薩(Dosa)做得極好,餅皮薄脆香氣足。價格平實,是學生和附近居民的最愛。店面不大,座位有限。強項: 想吃正宗南印早餐/點心(多薩、伊德利、瓦達)來這裡準沒錯!北印咖哩選擇相對少。

第一次點餐不踩雷!新手必學攻略

第一次進印度餐廳,看著滿是陌生文字的選單是不是有點慌?別怕!記住這幾個經典菜名和點法,包你吃到精華:

  • 咖哩類:
    • 奶油雞 (Butter Chicken / Murgh Makhani): 安全牌第一名!番茄奶油基底,溫和微甜,雞肉嫩,配烤餅沾著吃太銷魂。
    • 菠菜奶豆腐 (Palak Paneer / Saag Paneer): 素食者或想清爽點必試。菠菜打成泥的綠咖哩,裡面有印度起司Paneer (口感像超綿密的豆腐),營養美味。(怕草味?Palak通常比Saag細緻)
    • 坦都裡烤雞 (Tandoori Chicken): 看那鮮紅色!用優格和香料醃漬,在泥窯(Tandoor)烤到表皮微焦,裡面多汁。點雞腿(Chicken Leg/Leg Piece)更嫩。
  • 烤餅類 (Naan): 現烤上桌香氣爆表!原味、蒜味(Garlic)、起司(Cheese) 是最受歡迎的基礎款。撕一塊,挖咖哩來吃,是精髓!
  • 飯類:
    • 印度香飯 (Biryani): 香料飯之王!長米和肉類(雞、羊常見)、香料層層疊疊悶煮,香氣滲透每一粒米。份量大,適合分享。愛吃鍋巴的可以問有沒有「鍋巴 (Burnt)」部分,超香!
  • 湯品/配菜:
    • 扁豆湯 (Dal Makhani): 黑扁豆慢燉到極致綿密,加入奶油和香料。樸實卻深沉的濃鬱美味,拌飯一流。
  • 飲品:
    • 印度香料奶茶 (Masala Chai): 飯後必點!紅茶加入牛奶、薑、荳蔻等香料熬煮,暖心暖胃。(通常不會太甜,可請店家調整)
    • 優格飲 (Lassi): 濃稠的優格飲,原味(Salted)鹹香解膩、芒果(Mango)香甜濃鬱是兩大主流。辣到受不了時,喝一口救星!

點餐小訣竅:

  1. 選肉類: 常見有雞肉(Chicken/Murgh)、羊肉(Lamb/Mutton)、魚肉(Fish)、蝦(Prawn)。牛肉在傳統印度餐廳很少提供(宗教因素)。
  2. 辣度調整: 印度料理辣度範圍很廣!可主動告知服務生想要的辣度,例如:「小辣 (Mild)」、「中辣 (Medium)」、「大辣 (Hot/Spicy)」。通常店家會先做符合當地口味的調整,若想要「印度當地辣度」可以強調「Indian Spicy Level」,但請三思!(我曾不知天高地厚點過一次,吃到涕淚橫流...)
  3. 配餅或飯? 濃稠醬汁類咖哩(奶油雞、菠菜起司)配烤餅(Naan)最適合沾著吃。醬汁較稀或有湯汁的咖哩(如桑巴Sambar)或香飯(Biryani),則配米飯(Rice/Steamed Rice)更好。
  4. 點套餐 (Thali): 很多餐廳提供「塔哩」(Thali) 套餐,一個大圓盤裡有多種咖哩(肉/菜/豆)、米飯、烤餅或恰巴提、優格、甜點、小菜。一次滿足嘗鮮慾望,通常CP值高!(像上面提到的塔哩印度料理就有)

進階挑戰!在家玩轉印度香料

吃上癮了?想在家複製那迷人風味?沒問題!雖然要完全達到餐廳水準不容易,但掌握幾個關鍵點,在家也能煮出像樣的印度風味菜:

  • 基本裝備:
    • 厚底深鍋: 燉煮咖哩必備,受熱均勻不易燒焦。
    • 小湯鍋/小煎鍋: 用來做「Tadka」爆香香料油。
    • 香料研磨器: 能磨咖啡豆的那種就很好用。買整粒香料現磨,香氣差超多!(孜然籽、香菜籽、胡椒粒...)
  • 核心香料採購清單: (建議一開始別貪多,買基本款即可)
    • 薑黃粉 (Turmeric Powder)
    • 孜然粉 (Cumin Powder) & 孜然籽 (Cumin Seeds)
    • 香菜粉 (Coriander Powder)
    • 葛拉姆馬薩拉粉 (Garam Masala Powder) - 選信譽好的品牌
    • 辣椒粉 (Red Chili Powder / Cayenne Pepper) - 依自己耐辣度選
    • 綠豆蔻莢 (Green Cardamom Pods) - 整顆買,用時壓破或取籽
    • 芥末籽 (Mustard Seeds) - 黃色或黑色皆可
  • 靈魂元素:
    • 洋蔥糊 (Onion Paste): 很多咖哩的基底。耐心把切碎的洋蔥炒到金黃焦糖化(這步驟叫Bhuna,很重要!),有時再加點薑蒜泥一起炒。這步驟是醬汁濃鬱香甜的關鍵,別偷懶!
    • 番茄糊 / 新鮮番茄: 提供酸度和水分。罐裝番茄糊更方便濃鬱。
    • 優格 (Yogurt): 醃肉去腥嫩肉(做坦都裡必備),或最後加入咖哩增添溫潤和酸度(要離火慢慢拌入,避免結塊)。
    • 新鮮香菜葉 (Cilantro): 最後撒上提鮮,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!
  • 濃稠神器:
    • 堅果泥: 腰果(Cashew)或杏仁(Almond)泡軟打成泥,加入咖哩能創造奶油般濃鬱滑順的口感(奶油雞常用)。
    • 椰奶: 南印風味或想帶點熱帶感時使用。
  • 簡單食譜起手式: 奶油雞 (Butter Chicken) 懶人簡化版
    1. 醃雞肉: 雞腿肉切塊,用優格、薑黃粉、辣椒粉、一點Garam Masala和鹽,醃至少30分鐘(隔夜更佳)。
    2. 炒洋蔥糊: 鍋中下油(或奶油Ghee更香),放入切很碎的洋蔥(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泥),小火耐心炒到深金黃色、甜味出來(約15-20分鐘!)。
    3. 加薑蒜泥 & 香料: 加入薑泥、蒜泥續炒2分鐘。再加入薑黃粉、孜然粉、香菜粉、一點辣椒粉,炒出香氣(約1分鐘)。
    4. 加番茄糊: 倒入罐裝番茄糊,炒勻,煮滾。
    5. 燉煮: 加入適量水或高湯,放入醃好的雞肉塊(連優格醬汁一起下)。煮滾後轉小火,蓋蓋燉煮約15-20分鐘至雞肉熟透。
    6. 調味 & 濃鬱: 加入鹽、一點糖(平衡酸味)、一大匙奶油或鮮奶油(增加滑順感)。喜歡更濃鬱?可在此時加入腰果泥或椰奶。
    7. 最後魔法: 撒上1/2 - 1茶匙的Garam Masala粉(這步驟叫Chhonk,是最後提香關鍵!),拌勻。起鍋前撒上大量切碎的新鮮香菜葉。
    8. 享用: 搭配熱騰騰的烤餅或米飯!在家做可能沒餐廳濃鬱,但香氣和風味絕對讓你滿意!

在家煮秘訣:

  • 香料下鍋順序: 乾的種籽類(芥末籽、孜然籽)通常最先下油爆香。粉狀香料(薑黃、孜然粉、香菜粉)則在洋蔥炒好後加入,快速拌炒「喚醒」香氣(但別炒焦!),再加入濕性材料(番茄糊)。
  • 耐心是美德: 炒洋蔥糊和慢燉是關鍵,急不得。根據印度香飯研究顯示,慢火燜煮是風味精華!

Q&A:關於印度料理,你可能好奇的事

  • Q:印度料理都超級辣嗎?我一點辣都不能吃怎麼辦? A: 這真是大誤會!印度料理的「辣」只是它豐富滋味中的一環。很多經典菜如奶油雞 (Butter Chicken)、菠菜奶豆腐 (Palak Paneer)本身辣度非常溫和甚至微甜,扁豆湯 (Dal Makhani)更是濃鬱不辣。點餐時只要清楚告訴服務生「完全不要辣」或「一點點辣都不要」 (No Spicy / Zero Spicy),廚師通常都能調整(避免使用辣椒粉或減少某些辛辣香料)。不過要注意,有些香料本身帶有溫暖感(如黑胡椒、荳蔻),這點很難完全避免哦。勇敢告訴店家你的需求吧!
  • Q:用手吃印度料理是必要的嗎?感覺有點困難... A: 哈哈,別緊張!在臺灣的印度餐廳,絕對可以使用餐具(湯匙、叉子),這是完全正常的。當然,如果你有興趣體驗傳統方式(主要用來吃烤餅撕下沾咖哩,或抓取香飯Biryani),餐廳通常也不會介意(記得用餐前洗乾淨手)。關鍵是用右手(傳統上左手被視為不潔),只用指尖取適量食物送入口中。這需要練習,一開始可能會手忙腳亂(我當初也是吃得滿手醬汁),但很有趣!純粹看個人喜好,沒有壓力。
  • Q:印度香飯 (Biryani) 和一般咖哩飯有什麼不同? A: 問到重點了!它們根本是不同世界的東西:
    • 烹煮方式: 咖哩飯是「飯是飯,咖哩是咖哩」,煮好後才組合在一起。而印度香飯 (Biryani)是「米和肉/菜、香料一起層層疊放,密封起來長時間燜煮」(叫Dum Cooking),讓香氣和精華完全滲透到每一粒米飯中!概念類似我們的油飯、西班牙海鮮飯(Paella)。
    • 風味口感: 香飯的米粒(通常用Basmati長米)本身就有豐富複雜的香料味、肉類鮮味,口感較乾鬆、粒粒分明(底部可能會有誘人的鍋巴!)。咖哩飯的米通常是單純的白飯或微調味的飯,主要風味來自淋上去的咖哩醬汁。
    • 地位: 印度香飯在北印、巴基斯坦等地被視為節慶、宴客的重要菜餚,做工繁複。簡單說,咖哩飯是日常組合,印度香飯則是一道獨立、講究的豪華主菜!試過你就知道層次差很多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