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舒食旅人·琳,我是個熱愛下廚的營養師!每次翻開菲律賓食譜,總會被那道用醋、蒜和黑胡椒醃製的「阿斗波」勾起好奇心。這篇文章想帶你發現,菲律賓菜其實是東南亞最被低估的美味寶藏——從街邊5元一串的烤豬肉串,到媽媽們用椰奶慢燉的「卡雷卡雷」,每道菜都藏著熱帶島嶼的陽光滋味。我想用營養師的眼光,帶你看懂香蕉葉包裹的「西尼甘」為何健康,更要分享我在馬尼拉菜市場學到的挑螃蟹秘訣。畢竟,真正的美味從來不只是食譜,而是那些讓人嘴角上揚的生活記憶啊!
菲律賓特色美食
当我们谈论菲律賓特色美食时,首先浮现在我脑海的,是那股难以言喻的、融合了多重历史与文化淬炼出的独特风味光谱。它绝非单一味道的独奏,而是一场层次丰富的交响乐。
風味核心:大膽的酸甜鹹平衡
- 菲律宾菜的精髓在于对酸(酸柑、醋)、甜(椰浆、糖)、咸(鱼露、虾酱)这三位一体的极致追求与大胆平衡。任何一道成功的菲律賓特色美食,都需要在这三角关系中取得令人愉悦的和谐或张力。例如,”阿斗波”(Adobo)便是这种平衡艺术的杰出代表,酱油的咸鲜与醋的酸爽在慢炖中缔结婚姻,成就经典。
食材寶庫:熱帶豐饒與海洋恩賜
- 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蔬果(香蕉花、青木瓜、芋头叶、各种热带水果),漫长的海岸线则提供了最新鲜的海产(鱼类、虾蟹、贝类无处不在)。这些新鲜、朴实却充满生命力的食材,构成了菲律賓特色美食的坚实基底。椰子在烹饪中扮演着灵魂角色,椰奶(Gata)赋予菜肴浓郁奶香和丰腴口感,是许多炖菜、甜点的核心。
殖民印記:東西薈萃的獨特融合
- 历经西班牙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以及后来美国、日本、中国等文化的影响,菲律宾菜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混血个性。你可以在菲律賓特色美食中清晰地品尝到西班牙炖煮技法(Caldereta, Cocido)、墨西哥辣椒元素(在Bicol Express中体现)、中式的炒面(Pancit)与烧包(Siopao)、美式快餐的融入(如炸鸡配米饭),以及马来/印尼的香料运用(如Kare-Kare中的花生酱)。这种兼容并蓄,而非简单的叠加,正是其最迷人之处。
菲律賓美食介紹
深入品尝几道标志性的佳肴,是理解菲律賓美食介紹不可或缺的环节。它们各自承载着风味密码与文化故事。
國菜之光:阿斗波 (Adobo)
- 这道被誉为非官方国菜的菲律賓美食介紹,堪称国民家常料理的灵魂。核心在于鸡肉(或猪肉)用酱油、醋、大量蒜瓣、月桂叶、黑胡椒粒腌制并慢炖,直至肉质软烂入味,酱汁浓稠醇厚。醋的酸度是关键,它既防腐又提鲜,让整道菜风味独特,历久弥新。其衍生变化极多,如用椰奶炖煮的 “Adobo sa Gata”,或加入墨鱼汁的 “Adobong Pusit”(墨鱼阿斗波)。
燉煮藝術:卡爾德雷塔 (Kaldereta)
- 这道色彩鲜艳、味道浓郁的炖菜,是节庆餐桌的常客,充分体现了菲律賓美食介紹中融合的一面。通常使用山羊肉(也可用牛肉或猪肉),与番茄酱、甜椒、豌豆、胡萝卜、土豆、橄榄、肝酱等一起炖煮至软烂。其标志性的橙色泽和独特风味,源自添加了磨碎的花生或花生酱(有时是芝士),形成一种类似咖喱但又不尽相同的浓郁酱汁,醇厚中带着微甜与咸鲜。
濃香代表:椰奶燉菜 (Ginataan)
- “Ginataan” 一词意为 “用椰奶烹饪”,这本身就是一大类菲律賓美食介紹的统称,展现了椰奶在菲式烹饪中的核心地位。可以是咸口的,如 “Ginataang Gulay”(椰奶炖蔬菜,常加入虾或鱼),或是 “Ginataang Hipon”(椰奶虾),椰奶的香甜完美衬托海鲜或蔬菜的鲜甜;也可以是甜口的甜品,如 “Ginataang Bilo-Bilo”(椰奶西米露丸子甜汤),加入木薯球、红薯块、香蕉、西米等,热腾腾的香甜可口。
鹹鮮經典:辛巴爾甘 (Sinigang)
- 若说Adobo是咸香代表,Sinigang则是菲律賓美食介紹中酸味汤品的巅峰。这是一种使用大量酸味食材(常见的有罗望子Tamarind,也有青芒果、柚子、酸柑Kamias等)熬煮的酸汤,通常加入肉类(猪肉、鱼肉、虾)或海鲜,以及大量蔬菜(如芋头叶、长豆、白萝卜、秋葵、番茄等)。其酸味强烈、直接、开胃,在炎热天气下尤其受欢迎,是菲律宾人解腻消暑、唤醒味蕾的首选。一碗热腾腾、酸溜溜的Sinigang,配上一碗米饭,是足以抚慰人心的家常味道。
菲律賓美食排行
基于我在菲律宾各地的多次深度探访,结合当地食客口碑、餐厅出镜率及文化代表性,我整理出这份菲律賓美食排行(非官方,仅代表个人观察与综合评估):
國民摯愛排行榜 (基於普及度與日常食用頻率):
-
- 阿斗波 (Adobo): 毫无悬念的王者,深入每家每户。
- 辛巴爾甘 (Sinigang): 酸汤代表,国民级开胃菜。
- 各種炒麵 (Pancit): 生日必备,国民快餐主食,如 Pancit Canton(炒鸡蛋面)、Pancit Bihon(炒米粉)。
- 燒乳豬 (Lechon): 节庆灵魂,尤其是宿雾产的最负盛名。
- 炸春捲 (Lumpiang Shanghai): 派对常客,最受欢迎的小吃/开胃菜之一。
遊客必嘗排行榜 (最具特色與話題性):
-
- 燒乳豬 (Lechon):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震撼。
- 阿斗波 (Adobo): 理解菲菜的基础。
- 海鮮湯 (Sinigang na Hipon/Isda): 强烈酸味的独特体验。
- 花生燉牛尾 (Kare-Kare): 浓郁花生酱炖菜的代表。
- 椰奶燉蟹/蝦 (Ginataang Alimasag/Hipon): 热带风情的完美诠释。
風味冒險排行榜 (挑戰味蕾的獨特滋味):
-
- 鴨仔蛋 (Balut): 终极勇气考验。
- 發酵蝦醬炒茄子配蛋 (Tortang Talong with Bagoong): Bagoong的咸腥是重点。
- 椰汁辣燉肉 (Bicol Express): 辣度与椰奶的碰撞。
- 血燉豬肉 (Dinuguan): 浓稠深色酱汁的视觉冲击。
- 炸豬皮 (Chicharon Bulaklak): 极致酥脆罪恶感。
这份菲律賓美食排行旨在提供一个味蕾探索的优先级参考,但菲律宾的美味远不止于此,深入街头巷尾总能发现惊喜。
菲律賓美食文化
要真正理解菲律賓特色美食为何如此呈现,必须深入其饮食文化的核心脉络。菲律賓美食文化是群岛历史、社会结构与热带生活的鲜活映射。
核心精神
- “Kamayan” 手抓飯與分享 “Kamayan”(意为 “用手”)是体验菲律賓美食文化最地道也最精髓的方式。它不仅仅是一种进食方式,更是一种社交仪式和情感连接。在香蕉叶铺就的餐桌上,米饭作为绝对的中心,各种菜肴——烤肉、海鲜、蔬菜、酱料——围绕着它摆放。亲朋好友围坐一圈,洗净右手,直接从面前的蕉叶上取食。指尖触碰食物的温度,直接感受酱汁的浓稠,这种感官的亲密性打破了餐具的隔阂,强化了共享共食的社群感。许多菲律宾人认为,Kamayan 能使食物更美味,也体现了热情好客(”Pagkain para sa Lahat” – 食物是给所有人分享的)的文化内核。即使在现代餐厅使用餐具,这种围绕米饭、多样小菜共享的 “家庭式”(Family Style)用餐模式,依然是主流。
節慶與飲食
- 盛宴的靈魂 在菲律賓美食文化中,没有丰盛食物的节日是不完整的。最重要的场合如圣诞节(Pasko)、新年(Bagong Taon)、复活节(Semana Santa)、镇庆(Fiesta)以及洗礼、婚礼、生日(尤其1岁、7岁、18岁、21岁、生日必有 Pancit 象征长寿)等人生重要节点,都是展现烹饪技艺和慷慨待客的时刻。此时,标志性的菲律賓特色美食如金黄油亮的 Lechon(烧乳猪)、制作繁琐的 Kare-Kare、色彩缤纷的 Pancit、各种油炸小吃 Lumpia 和 Chicharon,以及琳琅满目的甜点如 Leche Flan、Halo-halo、Bibingka、Puto Bumbong 等,必定占据餐桌的中心位置。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物,更是庆祝、感恩、凝聚社群的重要载体。Fiesta 期间,家家户户敞开大门欢迎邻里甚至陌生人共享美食的场景,是最能体现菲律宾 “Bayanihan”(社群互助)精神的画面。
日常飲食
- 米飯為王與”Ulam-Sinangag”組合 菲律宾人的日常饮食结构相对简单,却深深植根于菲律賓美食文化。米饭(Kanin)是绝对的主食核心,三餐不可或缺。一顿标准的菲式正餐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:
- 米飯 (Kanin): 通常是煮熟的茉莉香米(Jasmine Rice),有时也会吃炒饭(Sinangag,常加入大蒜)。
- 主菜 (Ulam): 字面意思就是 “配饭的菜”。这才是真正定义一餐风味的核心,上述介绍的 Adobo、Sinigang、Kaldereta、Ginataan、煎鱼、烤肉等都属于 Ulam 范畴。
- 湯品 (Sabaw): 通常是清汤或像 Sinigang 这样的酸汤,有时 Ulam 的酱汁本身就充当了汤的角色。 常见的搭配就是一个 Ulam + 米饭。炒饭(Sinangag)本身也常作为早餐或简餐的主食,配上煎蛋(Itlog)和/或一种肉食(如 Longganisa 香肠或 Tapa 腌牛肉),就成了经典的 “Silog” 组合(Sinangag + Itlog + ? Log)。这种 “米饭 + 配菜” 的极简模式,确保了碳水能量充足,同时通过 Ulam 的变化带来风味满足。早餐也常见甜粥(Arroz Caldo / Lugaw)或面包配咖啡。
調味哲學
- 魚露蝦醬的靈魂點綴 菲律賓美食文化离不开其独特的调味伴侣——咸鲜风味的发酵酱料。Patis(鱼露)和 Bagoong(虾酱/鱼酱)是厨房和餐桌上的常客,如同盐和酱油在其他菜系的地位。
- 魚露 (Patis): 由鱼(多为凤尾鱼)加盐发酵制成的清澈液体,咸鲜味极浓,常用于烹饪时调味(类似酱油),或作为餐桌调味汁,滴入汤中或拌饭食用。
- 蝦醬/魚醬 (Bagoong): 形态更浓稠。Bagoong alamang 是用小虾(Alamang)发酵制成的粉色酱料;Bagoong isda 则是用鱼(通常是凤尾鱼)制成,颜色更深,风味更强烈咸腥。它既是许多菜肴(如 Kare-Kare、Pinakbet)不可或缺的调味基底,也常作为蘸酱与生青芒果、烤茄子煎蛋(Tortang Talong)搭配,提供强烈的咸鲜冲击,平衡水果的酸涩或油炸食物的油腻。学会欣赏甚至依赖 Patis 和 Bagoong 的独特风味,是理解菲律賓美食文化深度的一个关键。
菲律賓小吃
菲律宾的街头巷尾、市场角落,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、价格亲民的菲律賓小吃 (Pulutan 或 Merienda)。它们不仅是日常解馋的点心,也是社交饮酒时的绝佳伴侣。
-
油炸香脆系
- 春捲 (Lumpia): 菲律賓小吃的超级明星。种类繁多:
- 上海春捲 (Lumpiang Shanghai): 细长型,馅料通常是绞肉(猪肉或虾肉混合),调味偏咸香,炸得金黄酥脆。是派对必备、最受欢迎的 Pulutan(下酒菜)之一。
- 鮮蔬春捲 (Lumpiang Gulay): 体积较大,馅料是炒熟的蔬菜(豆芽、胡萝卜、青豆、芋头丝等),有时加少量肉丝或虾仁。可炸(Lumpiang Pritong Gulay)或包在新鲜米纸皮里不炸(Lumpiang Sariwa / Fresh Lumpia),后者淋上微甜的蒜蓉花生酱汁。
- 蕉捲 (Turon): 甜点类春卷,香蕉(通常是 Saba 芭蕉)裹上红糖或焦糖,有时加入菠萝蜜条(Langka),油炸后外层金黄焦脆,内里香甜软糯。
- 炸豬皮 (Chicharon): 酥脆之王。有不同部位:
- 豬皮脆片 (Chicharon Baboy): 最常见,猪皮炸得膨化酥脆,撒盐或配醋蘸食。
- 網油脆片 (Chicharon Bulaklak): “Bulaklak”意为花朵,指猪肠系膜(包裹内脏的网状脂肪组织),炸后如花朵般绽放,口感极酥脆,罪恶感也爆棚。
- 炸魚丸/炸雞球 (Kikiam / Fish Balls / Chicken Balls): 街头最常见的小食摊。Kikiam 是起源于中式、但已菲化的油炸裹粉鱼肉卷/肉糕条。鱼丸(Fish Balls)、鸡球(Chicken Balls)一串串地炸好,食客自取竹签,戳起后在摊主备好的甜咸酸辣酱汁(通常是橘红色的 Sweet & Sour Sauce)里滚一圈,边走边吃,是放学、下班时段的热门选择。
- 春捲 (Lumpia): 菲律賓小吃的超级明星。种类繁多:
-
燒烤鹹香系
- 街頭烤肉串 (Barbecue / Isaw): 菲律宾人对烧烤的热爱深入骨髓。街头烧烤摊是体验地道菲律賓小吃烟火气的绝佳地点。
- 豬肉/雞肉串 (Pork/Chicken Barbecue): 猪肉块或鸡块用甜咸的酱油、可乐、香蕉番茄酱(Banana Ketchup)等腌料腌制后炭烤,刷上酱汁,焦香扑鼻。
- 烤雞腸 (Isaw ng Manok): 鸡肠清洗干净后串起炭烤,口感韧中带脆,通常配酸甜蘸酱(Vinegar with Chilies and Garlic)解腻。
- 烤雞肝 (Betamax): 腌制好的鸡肝块串起炭烤,因其外形酷似录像带而得名,内脏风味浓郁。
- 烤豬肉串 (Inihaw na Liempo): 较厚的猪肋排肉块腌制后炭烤,肉质肥美多汁,是丰盛的街头小吃或简餐。
- 街頭烤肉串 (Barbecue / Isaw): 菲律宾人对烧烤的热爱深入骨髓。街头烧烤摊是体验地道菲律賓小吃烟火气的绝佳地点。
-
甜蜜滿足系
- 椰奶西米露丸子甜湯 (Ginataang Bilo-Bilo / Bilo-Bilo): 温暖的椰奶甜汤里,漂浮着木薯粉做的小糯米球(Bilo-Bilo)、红薯块、芋头块、香蕉片(Saba)、西米、有时还有菠萝蜜(Langka)和年轻椰子肉(Macapuno)。椰香四溢,口感丰富,是经典的下午茶甜点或宵夜。
- 焦糖布丁 (Leche Flan): 菲式焦糖布丁,比法式或西班牙式更厚实、质地更密实、甜度更高(多用蛋黄和炼乳),是几乎每家餐厅和节日餐桌上必备的甜点。
- 刨冰雜錦甜點 (Halo-Halo): 菲律宾国宝级清凉甜品。”Halo-Halo”他加禄语意为”混合”。玻璃杯底层铺满色彩缤纷的甜食材罐头:红豆、鹰嘴豆、果冻粒(椰果、Nata de Coco)、紫薯泥(Ube Halaya)、焦糖香蕉(Saba)、椰肉条等,中间填入大量碎冰,顶上放一勺紫薯冰淇淋(Ube Ice Cream)或香草冰淇淋,有时再加一块 Leche Flan 或 Puto(米糕),最后撒上玉米片(Pinipig)。吃之前需要彻底搅拌混合(Halo!),一勺下去,冰凉甜蜜,口感错综复杂,是炎热天气的救赎。体验菲律賓小吃的甜蜜巅峰,非它莫属。
菲律賓餐廳推薦
探索菲律宾美食,从接地气的街头摊档到精致优雅的高级餐厅,选择丰富。以下是我基于多次实地探访,精挑细选出的几家不同类型、不同城市的菲律賓餐廳推薦,助你开启美味旅程:(评分基于个人体验结合当地普遍口碑,5分为满分)
馬尼拉 – 傳統風味殿堂
-
- 餐廳名稱: Toyo Eatery
- 位置: 马尼拉大都会,马卡蒂市(Makati)Guijo Street, San Antonio Village。
- 特色: 堪称菲律宾现代精致料理(Modern Filipino Fine Dining)的标杆。主厨 Jordy Navarra 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创意,重新诠释菲律宾各地食材与传统菜肴,呈现极具艺术性和故事性的品尝菜单(Tasting Menu)。菜品设计精妙,味道层次丰富,是对菲律賓特色美食一次充满惊喜与敬意的解构与升华。环境现代优雅,服务专业周到。曾多次入选”亚洲50最佳餐厅”榜单。
- 評分: 4.9/5.0 (创新性、食材、体验感顶级,价格较高)
- 預定注意事項: 极其热门!务必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在其官网预订。只提供品尝菜单(晚餐),价格不菲,但物有所值。建议预留充足时间(约3小时)享受完整体验。着装建议商务休闲(Smart Casual)。
- 餐廳名稱: Toyo Eatery
馬尼拉 – 燒乳豬聖殿
-
- 餐廳名稱: Lydias Lechon
- 位置: 马尼拉大都会,奎松市(Quezon City)Sct. Tobias corner Sct. Lozano Street (靠近 Tomas Morato)。
- 特色: 专注于菲律宾国宝级美食——烧乳猪(Lechon)。Lydias 以其外皮极致酥脆(如玻璃般)、肉质鲜嫩多汁、调味恰到好处(不过分咸)而闻名遐迩,被许多食客(包括我)评为马尼拉乃至全菲最佳之一。提供整猪、按公斤购买或单点套餐。环境是典型的热闹家庭式餐厅氛围,充满了烤猪的诱人香气。想品尝最顶级的菲律賓餐廳推薦之烧乳猪,这里是不二之选。
- 評分: 4.8/5.0 (专注于Lechon的极致呈现)
- 預定注意事項: 生意火爆,尤其周末和节假日。强烈建议提前电话预订整猪或大分量。若堂食,避开高峰时段(午餐12-1点,晚餐7-8点)可减少等待。外卖生意也非常好。
- 餐廳名稱: Lydias Lechon
宿霧 – 海鮮天堂與燒乳豬原鄉
-
- 餐廳名稱: Ricos Lechon (Original Branch)
- 位置: 宿雾市(Cebu City)F. Ramos Street (靠近 Elizabeth Mall)。
- 特色: 宿雾被誉为菲律宾烧乳猪(Lechon)最好吃的地区,而 Ricos 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之一。其招牌是 “Spicy Lechon”,在烤制过程中或烤好后,会在酥脆的猪皮和嫩肉之间刷上或注入一种秘制的、充满蒜香和微辣风味的酱汁,使得其 Lechon 风味独具一格,香辣过瘾,令人欲罢不能。也有原味选择。餐厅环境宽敞明亮,适合多人聚餐。来宿雾不吃 Ricos Spicy Lechon,等于没体验过最地道的菲律賓特色美食精髓。
- 評分: 4.7/5.0 (特色风味Lechon的代表)
- 預定注意事項: 同样非常受欢迎,尤其是 Spicy Lechon。建议提前电话预订,特别是需要较大分量时。高峰时段需排队。
- 餐廳名稱: Ricos Lechon (Original Branch)
宿霧 – 海濱市場饗宴
-
- 餐廳名稱: Lantaw Floating Native Restaurant (SRP Branch)
- 位置: 宿雾市 South Road Properties (SRP) 海边。
- 特色: Lantaw 在宿雾有多家分店,SRP这家因其延伸至海面的浮动平台而最具特色,拥有绝美的日落海景。主打新鲜肥美的 菲律賓海鮮 和地道的菲律宾菜式(如 Sinigang, Adobo, Crispy Pata 酥炸猪肘, Seafood Kare-Kare 海鲜花生炖)。海鲜可以现场挑选称重,选择喜欢的烹饪方式(烧烤、清蒸、蒜蓉、酸汤等)。分量足,性价比高,氛围轻松热闹,非常适合多人聚餐分享,享受海风与美食。是体验海岛风情与菲律賓餐廳推薦中海鲜料理的好去处。
- 評分: 4.3/5.0 (景色、海鲜、氛围加分)
- 預定注意事項: 观景位(尤其是靠海平台边缘)非常抢手,务必提前电话预订并说明需求。日落时段(约5:30-6:30 PM)是最佳也是最拥挤的用餐时间,预订需更早。海鲜价格按实时市价和重量计算。
- 餐廳名稱: Lantaw Floating Native Restaurant (SRP Branch)
Q&A

什麼是菲律賓燒乳豬?
- 菲律賓燒乳豬(Lechon)是菲律賓最具代表性、最隆重的節慶宴客菜餚,素有「國菜之王」的美譽。它選用整隻乳豬(通常重15-30公斤),經過仔細清理後,填入大量的香料(主要是檸檬香茅、蒜頭、洋蔥、月桂葉、黑胡椒以及各種菲律賓特有香草如Tanglad),用鐵叉串起,在明火炭烤架上慢火旋轉烤製數小時。最頂級的Lechon,其外皮呈現完美的金棕紅色,口感達到極致的酥脆,如同玻璃般,”咔哧”作響;皮下脂肪幾乎完全融化,只留下薄薄一層;而肉質則保持驚人的鮮嫩多汁,充滿了香料和豬肉本身的醇香。宿霧地區(Cebu)的Lechon被公認為全菲最佳,部分店家(如Ricos)還會發展出獨特的”Spicy Lechon”,在烤製過程中或烤好後注入秘製蒜香辣醬,風味更為濃郁奔放。享用Lechon時,通常搭配特製的醬料(多以豬肝或麵包粉熬煮,濃郁微甜)。它是菲律賓人宴客、慶祝重大節日(聖誕、新年、婚禮、生日等)時不可或缺的盛宴主角。
菲律賓的湯麵是什麼?
- 菲律賓的湯麵種類繁多,統稱為”Pancit”。雖然”Pancit”常指炒麵,但湯麵也是重要的分支。最具代表性的菲律賓湯麵是Batchoy,發源於維薩亞斯群島(Visayas),尤其是伊洛伊洛市(Iloilo)。傳統的Batchoy以大骨或雞骨熬製濃郁湯底,加入豬肉(通常是豬肝、豬腸、豬耳朵、豬肉片等內臟和肉類切塊)、雞蛋麵(通常用Miki,一種較粗的黃色雞蛋麵條)、蒜末、洋蔥、炸豬皮碎(Chicharon),有時還有蝦米、豆芽等。湯頭鮮醇濃厚,充滿豬骨香氣和內臟的風味,麵條軟滑,配料豐富,口感層次多變。上桌前會打上一個生雞蛋黃(有時是打散的雞蛋),靠熱湯的溫度將其燜熟,增加湯的濃稠度和蛋香。搭配炸豬皮碎和大量蒜酥,撒上青蔥。一碗熱氣騰騰、香氣四溢的Batchoy,尤其是在清晨或微涼的夜晚享用,是極大的滿足感來源,是菲律賓人氣極高的國民湯麵。
菲律賓吃什麼?
- 「菲律賓吃什麼?」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豐富多元,其飲食深受地理環境、歷史文化影響,核心圍繞著米飯、多元烹調方式與強烈風味平衡。簡單總結如下:
- 主食核心:米飯 (Kanin)。幾乎三餐必備,是菲律賓飲食的絕對基礎。
- 配飯主菜 (Ulam): 決定一餐風味的關鍵,常見大類包括:
- 燉煮類: 如國菜 Adobo(醋醬油燉肉)、酸湯 Sinigang、椰奶燉菜 Ginataan、花生醬燉牛尾 Kare-Kare、番茄燉肉 Kaldereta。
- 燒烤/煎炸類: 如街頭烤串 Pork/Chicken Barbecue、烤雞腸 Isaw、酥炸豬蹄 Crispy Pata、各種煎魚或炸魚。
- 炒菜類: 如蔬菜雜燴 Pinakbet(常配蝦醬)、Bicol Express(椰奶辣燉肉)。
- 湯品 (Sabaw): 有時是獨立的清湯,更多時候燉菜類的主菜(如 Sinigang, Nilaga)其湯汁本身就扮演了湯的角色。
- 麵食 (Pancit): 各種炒麵(如 Pancit Canton, Pancit Bihon)或湯麵(如 Batchoy),是重要的主食替代或點心。
- 街頭小吃 (Pulutan/Merienda): 種類繁多,如炸春捲 Lumpiang Shanghai/ Gulay/ Turon、炸豬皮 Chicharon、烤串、炸魚丸/雞球、甜點 Halo-Halo、Ginataang Bilo-Bilo 等。
- 節慶大菜: 最著名的就是燒乳豬 Lechon。
- 調味靈魂: 魚露 (Patis)、蝦醬 (Bagoong) 是提升鹹鮮風味的關鍵。
菲律賓人的主食是什麼?
- 米飯 (Kanin) 毫無疑問是菲律賓人絕對的主食核心。菲律賓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費國之一。白米飯(通常是茉莉香米 Jasmine Rice)是幾乎每一餐——早餐、午餐、晚餐——的必備基礎。米飯在菲律賓飲食中的地位,不僅僅是提供碳水化合物能量,更是構成完整一餐的文化象徵。菲律賓人的標準餐盤邏輯是:一大份米飯 + 一份或多份配菜(稱為 Ulam)。Ulam(可以是 Adobo, Sinigang, 煎魚, 烤肉等)才是賦予該餐風味的主角,但其存在的前提是為了「下飯」。即使是享用麵條(Pancit)、粥(Arroz Caldo/Lugaw)或麵包,米飯在日常正餐中的核心地位也幾乎不可動搖。這種「米飯為王」的飲食結構,深刻反映了東南亞稻作文化的影響,以及菲律賓人對米飯作為能量和滿足感主要來源的依賴。因此,當問及菲律賓人的主食是什麼,答案非常明確且單一:米飯。